叶方翳蝉

【科普】"共情"的相关与人设分析

 "共情"这一词在《恋与制作人》后续剧情中有被提到。

想必各位夫人大多对这个词的感觉模模糊糊的,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懂——但这却是许墨人设也是把握其文本性格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么这个听上去颇有些怪异且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的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前文:【科普】红皇后假说及剧情推测




1.共情的含义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ps:共情≠①怜悯≠②同情
①基于一种对等心态,没有自上而下的优越感。
②同情是一种主观状态,共情是一种客观状态。


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他是如此定义共情的:共情或共情状态,是指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的状态。
这意味着,你就像他感受的那样去感受他的痛苦或快乐,并像他察觉的那样去察觉其中的原因,但是永远认识到:“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等等。如果失去“好像”的特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这是罗杰斯对共情的早期定义,后来他把共情看成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
他指出,共情意味着进入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在其中游移而不做任何评价,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感受时刻保持敏感。

在作者看来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你看到真实的对方。
那么短暂的交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2.共情的词源

其实empathy在英语中的出现也比较晚,它的原型是德语中Einfühlung
ps:这个德语单词的前身则是希腊语中的empatheia

共情的单词是1909年时由一个名叫Tichener的德裔心理学家从自己母语中引入的。
和中文里面似乎仍显拗口的“共情”不同,Empathy早已经是英文中广泛使用的常见词汇。

剑桥英语词典对Empathy(共情)的定义则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





3.共情能力概况

简单来说,大概分为两方面。



①是分辨他人的情绪。

分辨他人情绪指的是觉察并且判别他人的喜怒哀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习得,并不断加以练习才能掌握。

因而童年阶段的父母才应该积极在孩子面前表达情感,为孩子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有助于孩子模仿学习情感交流,提高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建立更好的情绪认知和理解。孩子成年后在社会交往中,才能更易共情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而共情不好的人往往具有其特殊的原因。
例如自闭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患者由于脑功能异常,很难理解和感知社会性线索,因而阅读他人情感无比困难。

而对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也可能存在分辨他人情绪障碍的情况。
譬如,生长在严肃刻板家庭的孩子,家人之间很少相互传达感情、表达关心,这类儿童成年后更容易产生情感交流、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

而许墨小时候的经历和其特殊身份导致了外部环境原因而使共情能力较差。
而因其自己本身未知(就作者而言)的缘故导致原发性功能缺失……这种不负责的猜测就不在作者估测范围之内了。



②是感同身受的能力。

这里的感同身受是指在分辨他人情绪之外,共情者需要抛开自己的内部参考体系,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里,揣测对方的感受。
详细点解释就是:在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猜测、理解他人的感受的同时不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经历套用在他人身上——以至于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对方造成不快甚至伤害。

就像卢梭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无疑就是中国家长教育小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无法感同身受,也就是无法共情的体现。





4.表达共情的具体条件

①共情的基础并非有与他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②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③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声音、语调和身体动作姿势。

④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和角色转换。

⑤共情应考虑到别人的特点(例如: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和文化背景。

⑥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恰到好处。




5.心理学里的共情

现今,共情是受到心理学界研究者和心理咨询师的极大关注的概念。
一般被认为共情是心理咨询中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咨询的基本特质

伊根(G. Egan)把共情分为两种类型。
①“初级共情”(primary empathy)
其含义接近于罗杰斯提出的共情定义,它往往与咨询技巧中参与技巧有关。

②“高级的准确的共情”(advanced accurate empathy)
这对咨询者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咨询技巧中的影响技巧来直接影响来访者。



卡可夫(R. 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还建构了一个区分调查表,用来确定咨询者共情反应的五个等级。

其中水平3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相当于Egan先生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4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5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

具体如下:
水平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

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

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

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

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由于与主题无太大关系就此略过)





6.分析

许墨的"不能共情"这一设定从《恋与制作人》一开始就有所体现。

从许墨tag各位夫人的投稿就可以知道许墨本身并不能真正理解爱情这个行为,一开始的"尬撩"——大家都知道突如其来的关心和友善会让人觉得警惕以及不适应。
这不仅说明许墨的种种行为说明他并没有受到荷尔蒙或是多巴胺的调控,这说明他并不了解他人的情绪。

即便他提前做了许多功课,即便他仿佛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关心,如同春风拂面。

就像与他交流时,他全然关注你,仿佛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他会让你觉得这个人信任我,认为我值得交往。或许我该重视、关注自己……

但是这些看似共情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过突兀
对,太过突兀了。

所以,作者并非认为许墨的双商都是极高的。
因为真正的情商高手总能在感性和理性之前保持平衡,他不会让任何一方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而许墨是个理性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导致这个现象的或是先天基因,又或许是后天环境。


所以,作为"特殊"线性思维的拥有者,许墨会漏掉很多情绪所透露的关键信息,甚至轻易因自己主观认知过滤掉在他看来无用的事物。
因为他并没有养成认真情绪的思维习惯。

而他所有的行为,包括温和而疏远的笑容言语、行为动作都表示着尝试用过于高的智商掩盖了情商上的不足。
他观察着人类的行为试图用模拟共情这一方法达到他的最优先事项。

他试图以能够满足普通人心理需求的行为表现得与常人一样。
这是一种不求伤害别人但求保护自己的伪装行为。

——公式化

所以"感化"许墨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过程,各位许夫人写文的时候可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
(其实就原作而言作者觉得许墨沦陷的还是太过容易了…不过大家开心就好)

但是既然身为人,那么他天生就有“希望别人来理解自己”这种欲望,所以还是有希望的。
就由你们慢慢教他吧。










作者有话说:

蝉老板要写许墨桑的文了w
小广告略过(´・ω・`)




评论(25)

热度(593)

  1.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