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翳蝉

【文野+正解】《皮囊》(3)剧情+意象分析(4.1k+)

内含大量剧透请谨慎酌量食用 科普向注解+素材提供 按原文标注标签
原文地址:(3)

本篇剧情汇总:

亚哈库依·扎修尼纳向太宰治说明其永生不死原因。

原来早在256年前太宰治的外表和身体机能就被永远固化在其22岁时的状态,并且亚哈库依·扎修尼纳为其保持感官,时刻复制其数据每次接近死亡的时候就会重置身体数据(包括记忆)。

并且后因其热爱自杀对于其痛觉灵敏度进行大幅度增幅。

然后太宰治开始回忆他初次遇见亚哈库依·扎修尼纳的场景。

在其家乡青森县金木町的冬天的傍晚,与友人在居酒屋里喝完酒的太宰治回家途中迷路路过松林。

在其走出松林之后,在雪原之中碰见了亚哈库依·扎修尼纳,并为其身上非人的美丽和"白"而感到惊讶和陶醉。

最后在阴差阳错之下答应亚哈库依·扎修尼纳而获得永生。

从此开启了其漫长的人生。

 

第4段

1.痛觉灵敏度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但是强烈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和其他感觉相比,痛觉有其特殊属性。其出现总是伴随着其他一种或多种感觉,例如刺痛、灼痛、胀痛、撕裂痛、绞痛等。

换句话说,痛是和其他感觉糅和在一起组成的一种复合感觉。

 

 痛觉,可分为皮肤痛,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深部痛和内脏痛。

 ①刺痛,又称快痛或第1痛。

感觉鲜明,定位明确,感觉迅速产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

 

②灼痛,又称慢痛或第2痛。

痛觉缓慢加剧,呈烧灼感,定位较差,持续时间较久,感觉难以忍受,常伴有较强的情绪反应。

 

③内脏痛和躯体深部痛。

多半是酸痛、胀痛、绞痛等。有时很难描述,感觉定位很差,可引起强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如恶心等。

 

痛觉达到一定程度,通常可伴有某种生理变化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人的痛觉或痛反应有较大的个别差异。痛觉较大个别差异与产生痛觉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痛觉在民族、性别、年龄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影响痛觉心理因素主要是注意力、态度、意志、个人经验、情绪等。

 

在本文中的太宰治的痛觉灵敏度增幅方法是亚哈库依·扎修尼纳针对其体内的Aδ纤维、C纤维等传感器用未知方法以刺激/降低痛觉阀值从而达到目的。

并且人类的常用四种镇痛方法在此处无效。

 ①外科手术(通常是切割与痛觉有关的神经通路)

②药物镇痛

③生理学方法镇痛(如针灸、按摩等)

④心理学方法镇痛(如暗示、催眠、安慰剂等)

 

作者原设中若是太宰治再度自杀,那么除了要承受所选择的自杀方法的原有痛苦之外,还会有类似手指被割断或者是女性自然分娩时的痛度加成。

亚哈库依·扎修尼纳也是希望凭此尽量阻止他的自杀行为。

 

第13段

1.津轻平野上的青森县金木町

这里的设定是采用了现实中太宰治的出生地点。

 

青森县(Aomori-ken/あおもりけん)

位于日本本州岛最北端,所属区域为东北地方。

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遥相对望,被内湾环抱。三面临海,分别被太平洋、日本海、津轻海峡包围。

县域土地面积居日本全国第8位,森林覆盖率近70%。青森县主要分为“津轻”“下北”“南部”等三个区域。日本百大历史名城之首的弘前城就位于青森县境内。 

 

ps:日本的县的概念相当于中国的省。

 

金木町

全名为日本青森県五所川原市金木町。

 

第12段

1.夏日睡魔祭

青森睡魔祭(佞武多)是很有代表性的。青森佞武多是日本三大节庆之一,在每年的8月2日——8月7日。

 

青森睡魔祭据说是来源于流传于日本全国各地的净身仪式——七夕放河灯仪式。

根据文献记载,在室町时代在京都津轻为信公曾在盂兰盆会祭祀之际制作了一盏六尺见方的大灯笼,当地人纷纷为之惊叹,据说这只大灯笼就是佞武多的起源。

 

这里有大型的睡魔巨灯夜间游行,因为要吓走睡魔。

这些灯笼的造型通常都很震撼,张牙舞爪,把夏夜情绪调得沸沸腾腾。

睡魔祭中登场的巨型灯笼都是手工做的。据说是因为夏天太热了,懒懒的很想睡觉,睡魔祭就是要赶走睡魔,好让大家勤劳的耕作,才会五谷丰收。

制作一台巨型灯笼工程浩大,交由专门制作台车的师傅们负责,大概也要花上3个月的时间。

用铁丝塑型、上和纸、设灯泡、绘师绘上精美图案——全员大概要2、3百人才能搞定。

 

2.玉簾瀑

玉簾瀑位于奥入濑川,奥入濑川从十和田湖流出。

从入口的“子之口”到“烧山”的源流部分就是奥入濑溪流,长约14公里。水流极富变化,沿岸遍布扁柏、山毛榉、枫树等的原始森林。它与十和田湖同被指定为青森县的特别名胜和天然纪念物。

奥入濑溪流沿途大大小小的各种瀑布值得一看。有高达25米的云井瀑,水量丰沛的铫子大瀑布,以及水流散成珠状飞落而下的玉簾瀑和白丝瀑等。

 

第46段

1.原研哉(Kenya Hara/はらけんや)

 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设计师,也很有才华和文采,在此推荐一下他。

他于1958年06月11日出生于日本。

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堪称为日本设计界教父级的人物。

 

其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文宣设计中。

 

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

比如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

 

我认为原研哉在极简设计方面极具天赋,对于“白”也有极其独到的理解。

本文中有一大段话,就是引用自原研哉的书《白》。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专门讲“白”的。

以下内容引自此书。

 

首先,他认为白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白必须被称为是一种设计理念。

“白”使得其他颜色被规避,但其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多样性。

“一种真正好的白色,我会觉得大脑中存储的感觉得以结合并在整体上得到了强化”。(p212)

 

其次,“白”不是一种白色,而是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

理解了白,就能理解“静”和“空“。这和中国绘画中留白的概念很相似。

 

再次,他认为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综合体,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它与人的全部感知是相关的。

原研哉使用的是一种色标叫做:日本传统色。它能够表达颜色微妙的情感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颜色实际上一种看待颜色的方式,一种品尝颜色滋味的方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精妙的感受正在逐渐退化。

白就是日本传统色之一,并且是最突出的一个。

再再次,白里面包含着无和零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感念和支撑美学的客体。它规避色彩,并且强烈地呼唤物质性,是一种材料和空的空间和边缘。

最后,白包含着信息和生命的原项。

原研哉引入熵的感念,认为白是负熵的极端。起于混沌,是生命和信息的原始形式,并被驱赶着干净得脱离每一种混沌。

接着从文字学的角度,白在古文字中是骷髅的符号,并给人留下生命的白得迹象。白存在于生命周围。

比如乳汁就是白色的,作为一种生命的食物是白色的,他认为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etc.

 

第49段

1.张力

①物理学概念。

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被拉伸的弦、绳等柔性物体对拉伸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或被拉伸的柔性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

②在哲学领域里特表矛盾或不相容。

③小提琴弦的张力。

④由内而外的张力,富有弹性。拳击运动员的肌肉更有张力。

⑤文学评论中指文章写的张弛有度。

就是说写文章应该有紧有松有疏有密跌宕起伏,节奏感好的文章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引申在文学方向则是指作者对文章的情节内容驾驭熟练,可收可放,使文章节奏恰当,而不拖沓,如弓之开合,不平淡不夸张,恰到好处。

 

这里的解释为第一项。

 

2.熵(entropy)

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克劳修斯(T.Clausius) 于1854年提出熵(entropie)的概念。

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于1923年根据热温商之意首次把entropie译为“熵”。

A.Einstein曾把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

 

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

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这点将会在《皮囊》(4)体现。

 

第53段

1.里克尔(Rainer Maria Rilke)

全名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他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

高中毕业后,在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文学史和艺术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

在文坛崭露头角后,里尔克在国内、国外不停地游历。他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

1915年一战期间被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

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

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

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

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

晚年其思想更趋悲观。
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

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引用的作品为其代表作——

《严重的时刻》(又译《沉重的时刻》)

 

特典:

player/prayer→挑战者/祈祷之人→ 主动/被动→掌控者/被掌控者

 

 

 

作者有话说

快开学赶进度 争取明日两更

然后转变文风回归徒桜ww

 

 

 

 

评论

热度(18)